【產業新訊】AI軍事應用啟動 無人機產業迎來戰略轉型契機
- 11月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國防部成立AI專案辦公室 三層級無人機策略引領國產化與技術升級
面對全球戰略環境變化與科技軍備競賽加劇,國防部正式宣示啟動「人工智慧(AI)專案辦公室」,並首度明確揭示無人機實戰運用的三層級戰略方向,顯示台灣無人機產業正邁向結合軍事應用與自主研發的新階段。
根據公共電視(PTS)與太報(TaiSounds)報導,國防部長顧立雄於立法院專案報告中指出,未來無人機運用將分為「聯戰、戰術及戰鬥」三大層級,配合不同作戰需求推動系統建構與戰力形成。顧立雄強調,俄烏戰爭展現了無人機在不對稱作戰中的關鍵角色,國軍將以此為借鏡,強化影像識別、抗干擾、多重導控等核心技術,並建立國內自主研發與產製能量。
同時,為整合AI軍事應用相關業務,國防部於10月1日正式成立「AI專案辦公室」,作為部內AI技術導入與研發整合的協調平台。戰略規劃司長黃文啓指出,目前透過「國防創新小組(DIO)」引進市場成熟的AI產品,初期將聚焦影像辨識、資安防護及防駭技術等領域,後續將依軍事投資與建案需求,逐年擴充規模與預算。
此外,針對無人機防禦面向,國防部也於特別預算中規劃投入96億元,採購635套可攜式無人機反制系統,分配至陸、海、空及資通電軍等單位,全面強化國防科技能量。
產業分析:政策驅動與科技融合成雙引擎
產業界分析指出,國防部成立AI專案辦公室與無人機三層級戰略,象徵政府正式以「政策驅動+科技融合」雙軌推動國防自主化。這不僅為國內無人機與AI產業帶來明確方向,也可能促成軍民整合、技術轉移與新創合作契機。
受惠於政府預算投入與政策導引,相關企業可望在AI影像辨識、飛控系統、抗干擾技術與反制設備等關鍵領域取得新商機。專家指出,無人機技術具備「軍民兩用」特性,未來可延伸至農業巡檢、災防監測、海岸巡航、物流運輸及觀光拍攝等應用,形塑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鏈。
不過,產業界亦提醒,無人機技術更新速度快、開發成本高,且軍用市場對安全與認證要求嚴格。政府後續若能同步推動法規鬆綁、標準制定與民間研發補助,將有助加速台灣在無人機與AI國防科技領域的布局。
前景展望:從軍用驅動到民用擴散
國防部的政策布局,已被視為台灣無人機產業邁向「軍民雙向發展」的重要起點。透過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共振,未來不僅有望打造國防自主的新科技能量,更可能帶動AI影像、資安、防駭、飛控等上下游產業鏈整合,開啟台灣「智能國防」與「科技產業」的雙引擎成長模式。
業界預期,隨著AI專案辦公室運作成熟、無人機實戰化應用推進、民間新創能量注入,台灣將在亞太區域的無人機與AI整合應用領域占有一席之地,從「製造代工」走向「系統整合與智慧應用」的新格局。
資料來源:
公共電視新聞網《無人機實戰運用3層級 國防部證實成立AI專案辦公室》(2025.11.6)
太報 TaiSounds《整合推動AI軍事應用業務 國防部:10/01成立專案辦公室》(2025.11.6)


留言